虽说是套装版,但是充电头和手机是分开快递的,所以在拍摄开箱的时候并没有充电头入镜。
由于没有充电头,所以小米11的快递盒还没有小米10至尊版的手机盒大,确实挺“环保”。
虽说包装盒小了很多,但除了充电头、数据线、3.5mm转接线阉割了之外,其他的都在(比如手机壳、取卡针、说明书和手机...)。
小米11双扬的效果略微好过小米10至尊版,但是差了小米10系列一点(再怎么调音,它顶部也只是个听筒)。
这次小米11采用的是1216超线性扬声器,从拆机来看应该是小米10同款。
PS:K20系列(0.9cc)、小米9Pro(1.04cc)采用的是1217超线性扬声器,小米10(1.0cc)和小米10Pro(1.2cc)则是双1216超线性扬声器。
其中1216代表的是长和宽(12mm*16mm),但是不代表音质和音量。
可以看到,去年小米的中高端旗舰清一色是6.67英寸屏幕,而这次升级到6.81英寸后手感反而更好。
所以说它是小米近两年手感最好的旗舰一点也不为过(缺点就是遇见了骁龙888)。
轻薄的机身+五颜六色的后盖,说它是ov手机我都信。
背面的三摄之前介绍过,就是小米10的主摄三星HMX(一亿像素)和广角OV13B(1300万像素),微距则是K30Pro的S5K5E9(500万像素)。
然后看看手机四周的缝隙,首先是手机顶部,贴合的十分紧,基本看不到缝隙。
因为这款手机是前后双曲面,侧面金属边框只有1.8mm,对工艺的要求很高。
考虑到3999的售价,所以小编原以为小米在做工上会比较拉跨。
所以在看到小米11的做工后是比较惊讶的(不过荣耀的背面玻璃弧度要大一点,两侧手感也要好点)。
屏幕然后是屏幕,对比的是小米10至尊版。
通过参数也能看到,除了刷新率之外,小米11的屏幕基本全方位领先。
虽说肉眼看起来两者的挖孔差不多,但仔细对比后能发现,小米11还是要小一点的(差不多是3.84mm和3.74mm的区别)。
下巴也是小米11要更窄,不是因为视觉效果(因为小米11的下边框弧度和小米10至尊版差不多),仅仅是因为封装工艺更好(S21的下巴应该和小米11差不多)。
不过作为华星光电的顶端屏,小米10至尊版能做成这样其实已经很不错了。
根据华星官微给的数据来看,华星的珍珠排列和三星的钻石排列的等效ppi都是*0.795。
所以小米10至尊版的等效PPI是306,而小米11则是409(其实在第一张图里面就有)。
可以看到,同样的“1”,小米11的像素密度要高很多。
然后来说说小米11的触控,上次在评测K30S时,小编忘记提到触控了。
不过今天的主角是小米11,所以主要说说小米11的屏幕。
根据官方的数据,小米11的屏幕是120Hz刷新率、最高480Hz触控采样率(最高的意思是部分场景才触发480Hz)。
屏幕刷新率大家应该都知道是什么意思,120Hz代表1秒内屏幕会刷新120次,而1秒(s)=1000毫秒(ms),所以每帧的时间差不多是8.3毫秒(ms)。
但由于处理器每8.3ms就要处理一次来自屏幕的信息,而很多中低端处理器的运算能力有限,这也就导致了处理不过来,从而丢失画面(掉帧)。
之前评测过的红米Note9Pro就是因为处理器运算能力有限,所以采用了MIUI12阉割版,阉割掉了底部快切和很多过渡动画。
而骁龙888处理器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掉帧的,即使是重度游戏之后也不会。
因为此时会智能降到60Hz,等发热稳定后才会重新调回120Hz(其实MIUI工程师考虑的挺全面,但有时候硬件确实太重要了)。
触控延迟之前黑鲨提到过,就是从手指操作到屏幕显示操作的总时间,因为手指触控屏幕后是需要反应时间的,而不是同步显示画面。
触控延迟太大的缺点就是玩游戏不“跟手”,因为王者、吃鸡、原神这些手游都是需要疯狂点击的,事实上大多数手游都是这样(90ms内才不会有太明显的差异)。
上图是前两年的数据,iPhone的触控采样率虽说不高,但是触控延时却低的离谱。
(“卡”这个字有点过了,应该说是没有iOS那么跟手)再加上iOS的触控层优先级最高,所以才会让人感觉很“跟手”。
不过由于只有60Hz刷新率,所以只用肉眼看iOS的优势不会太明显(甚至日常使用会感觉安卓更顺畅,但是玩游戏时的差距就出来了)。
通过网上的数据能看出来,安卓的触控延时普遍都偏高,不过某些优化好的手机也能接近苹果的50ms(甚至超过)。
但触控延迟是硬件和软件共同决定的,即使硬件接近了iOS,但由于iOS对触控的优先级比较高,所以在系统层面iOS的延迟怎样都会比Android短(系统层面指的是系统处理各项输入信号的先后顺序)。
所以除了手机厂商需要解决硬件上的差异,谷歌也需要尽可能解决系统上的差异(全面解决基本不可能,因为这问题从N年前就被人反复提及了)。
而小编利用小米的960FPS慢动作录像(每帧的时间是1000/960=1.04ms),录下了小米10至尊版和小米11的触控延迟(其实就是看手指接触到屏幕后,屏幕过了多少帧才有反应,然后乘每帧的时间1.04ms)。
通过计算10次数据的平均数来看,小米10至尊版的触控延迟是84ms左右,小米11则是65ms左右。
由于都在90ms以内,所以玩游戏不会有太明显的影响(主要是不会断触,游戏体验还是可以的,毕竟分辨率和高刷都有)。
而触控方案也是同理,和竞争对手拉不开差距的东西一般都是不提为妙(就像K30s,如果提了触控肯定会让很多人退坑)。
但往往断触和乱触是最恶心人的,不玩个几十局游戏根本发现不了,而消费者要知道只能看JD的追加评价了。
而之前评测的K30s(8+128G黑色)和前两天在粉丝手里收的K30S(8+256G,银色)都出现了断触,小编以后也会尽可能详细的讲讲这些比较影响体验的地方。
最后是触控采样率,触控采样率指的是屏幕一秒钟采样多少次触控动作,如果说前面的触控延迟代表了游戏的“跟手”程度(因为手机游戏需要不停的点按操作),那触控采样率就代表了用户日常使用的“跟手”程度(因为日常使用主要还是以滑动操作为主)。
iPhone的触控采样率一般是120Hz,也就是8.33ms。
小米10至尊版的则是240Hz触控采样率,也就是4.16ms。
和屏幕刷新率一样,触控采样率太高也会增加处理器的负荷,所以小米11肯定不会全程开启480Hz触控采样率(高采样率+高刷新率+高分辨率+骁龙888,4600mAh电池肯定顶不住)。
PS:贴膜一定程度会影响手机屏幕的触控灵敏度,有时候连官方膜都会...小结:如果不仔细看的话,可能有人会觉得说了一堆废话。
但是它的色彩、亮度、分辨率和刷新率都是同价位顶级,至少在屏幕方面没什么可吐槽的性能&游戏虽说屏幕没法吐槽,但是在性能和游戏方面,小米11就比较尴尬了。
这里对比的是红米K30至尊版和小米10至尊版,两者都是今年的旗舰处理器(至少联发科是这么说的)。
其实开始是想把红米K30至尊版换成麒麟9000或者麒麟9000e手机的,但借了一圈实在借不到,只能拿天玑1000+来当做反面教材了。
首先是空载功耗,三台手机都是飞行模式,屏幕都是最低亮度,此时最接近真实的空载功耗。
可以看到,天玑1000+的空载功耗是0.71w左右,骁龙865的空载功耗是0.8w左右,骁龙888的空载功耗是0.9w左右.这个数据和其他人的骁龙888数据差不多。
虽说天玑1000+的空载功耗是最低的,但同时也是最不稳的,即使开了飞行模式也没有太平稳(可能只有魅族能优化好联发科了)。
下图中的GFLOPS指的是每秒10亿次的浮点运算数,可用来参考CPU和GPU的性能。
然后是CPU小核的烤鸡结果(CPU0-4),在小核烤鸡时,两款骁龙处理器的大核和中核(CPU4-7)全程都是最低频率。
天玑1000+的大核则是忽高忽低...功率曲线和前面差不多,天玑1000+的功率太不稳定,时高时低,小核心平均功率在1.28w左右。
而骁龙888也是1.46w(如果测试时间短的话是要减去空载功耗的,但是每轮烤鸡都是10分钟以上,所以直接参考平均数了)。
然后是中核心的烤鸡结果(CPU4-6),由于天玑1000+没有中核,所以不加入对比。
骁龙865的中核差不多是1.759W,骁龙888则是2.18W。
然后是大核烤鸡结果(CPU7),天玑1000+的大核功率是2.14W,骁龙865是2.27w、骁龙888则是3.63w。
虽说天玑1000+的功率最低,但是它的波动是最大的,最高的时候达到了4.6w,即使是骁龙888测试了10分钟最大也只有4.4w(不过888是整体偏高,天玑1000+是忽高忽低)。
骁龙888差不多在5分钟左右的时候就开始降频了(因为显示CPU温度达到90°了),之后一直在降频-恢复-降频-恢复的循环中挣扎。
和前面说的一样,除了看平均功率外,还要看看该处理器的功率曲线以及最高功率(MAX是最大、G是平均)。
然后是GPU烤鸡,测试完小编才理解,为什么很多人都说小米11对骁龙888的已经做到极限了。
可以看到,无论是浮点成绩(上面蓝色的走势图)还是功率变化(下面红色的走势图),小米11都是最稳的,基本没有太大波动。
天玑1000+的最大功率是7.83w左右,平均功率是4.31w。
而骁龙888最大功率是11.4w,然后缓慢降到了8.6w左右(持续拷机10分钟,还保持8W以上的功率....)。
不过功率高性能也强,骁龙888的GPU运算性能是骁龙865的1.3倍,是天玑1000+的1.78倍(这还是持续拷机十分钟后的结果,如果算峰值性能的话,888是865的1.44倍,是1000+的1.96倍)。
最后是双烤(GPU+CPU同时烤机),其实双烤的功率没有前面差距那么明显,10分钟后天玑1000+平均只有6.45w,骁龙865则是7.3w,骁龙888则是8.65w。
这是因为三款处理器都顶不住降频了,其中骁龙888降的最多,大核只有1075MHz,小核则是满载运行。
另外,骁龙888双烤的峰值功耗达到了14W。
如果不是降频快,功率都快接近笔记本了...原以为骁龙888翻车,背锅的肯定是高通。
但三星却成了最大的背锅侠,不知道以后的3nm高通还会不会继续找三星...然后是游戏表现,由于安卓11没法吃鸡120Hz,所以只能60Hz运行。
吃鸡20分钟,CPU平均温度只有33°,说骁龙888是火龙其实有点过分了(不过功耗大也是事实)。
但是有人留言说小米11的原神是降分辨率跑的,说是从720P将到了650P。
小编仔细对比后发现小米11的确实要模糊点,但不一定是小米降了分辨率。
因为小米给出的回应是小窗BUG,掉帧原因则是原神自身优化不好。
所以对于原神这个游戏,小编也不好过多评价是非...和吃鸡一样,小米对原神的温度控制也差不多,CPU核心温度全程都是控制在42.9°左右。
这里依旧对比的是小米10至尊版(两者都是归属地相同的联通卡,也是相同的套餐)。
在室内环境下,小米10至尊版的信号强度为-106dBm,而小米11为-112dBm。
同样是高通基带,小米10至尊版的信号更好是我没想到的(还好差距没有太大)。
而在室外环境中,小米11的RSRP数值也一直都是-100dBm上下,小米10至尊版稍微低一点,差距不算明显。
然后是电梯,小米11的RSRP数值是-123dBm上下,小米10至尊版稍微低一点,是-121dBm(差距在个位数信号基本就没太大区别)。
说实话,搭载骁龙888的小米11信号要比小米10至尊版差是我没想到的,毕竟这是高通最新的X60基带,不仅集成,还是5nm。
不过以前科普手机天线的时候说过,基带并不是影响信号的唯一因素,所以应该是小米11的天线没有小米10至尊版那么好。
最后来看下GPS的信号,红框内的是能搜索到的卫星数量。
(GPS的优先级要高一点,因为北斗是区域性导航系统,各有优劣)由于我们主要用的是我国的北斗和美国的GPS。
可以看到,小米11能搜到29颗北斗卫星、10颗GPS卫星;小米10至尊版则是21颗北斗、10颗GPS卫星;(小米11对北斗的支持要比前代好太多,30颗能搜到29颗)理论上来说,小米11在山区的定位会更准。
总结看完这篇评测,很多人应该知道我为什么要分段推送了,如果把前两天的续航和今天的放在一起发,差不多是1.1W字,要知道我还没有发拍照评测....言归正传,小米11本来可以是另一个“K30S”:同价位最大的电池(之一)、同价位最好的屏幕、同价位最快的无线充电、同价位最好的手感(之一)...但高通不允许,即使系统调度再好,但依旧挡不住骁龙888的高功耗(骁龙888和骁龙865的GPU是同架构,只是提频了40%)。
(图源@极客湾)当然了,也可以期待一下后续的优化,但“优化”的方向还是限制性能。
因为从前面的烤机测试能看出来,小米11的性能调度已经做的足够好了,功率并没有太大波动。
最后,很多媒体或者软件都是直接拿苹果当做参照,对比的还是苹果18年的A12处理器。